丁輝
  成都商報實習記者 周子銘
  核心
  提示
  太婆自救
  在20米深的“天孔”內,太婆憑藉強烈求生意識,在求救無人應的情況下,她堅持倚著石壁站立,就是再虛弱也不倒下。發現石壁上有水滴下,她就用舌頭舔水,就這樣熬過七天七夜……
  眾人施救
  在太婆自救的同時,她的鄉親和家人也在努力尋找她。鄉親們找遍了村裡的幾百個“天孔”,兩個兒子也從外地趕回家。最終,她的二兒子在竹林里發現“天孔”,大聲詢問得到了她的回應,隨後立即通知眾人,太婆獲救奇跡生還。
  堅持的奇跡
  這是一個真實版的“荒野求生”。
  在“天孔”內,游老太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求生和等待。由於腳下全是泥水,她就是再累也不敢坐下,就這樣倚靠著洞壁站立,饑餓感襲來,虛弱的她卻堅持著不坐下去,“坐下去可能就完了。”發現石壁有些地方有水滴下,她就趕緊伸出舌頭舔石壁補充水分。正當堅持求生的她絕望之時,頭頂上方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媽,你在裡面沒得?”老太太使出全身力氣回答道:“在裡面,我要起來,我要吃飯。”
  昨日,達州萬源市堰塘鄉蝦壩口村78歲的游有碧老太面色紅潤,談起自己經歷的那場生死歷險,她和老伴眼淚漣漣。
  不久前,游有碧在經過一片竹林時,不慎墜入一個當地人稱之為“天孔”的20米深洞。經過七天七夜的求生掙扎,她最終被二兒子袁照銀髮現,成功獲救。獲救時,她除了全身浮腫,手部和麵部擦傷之外,居然連小感冒都沒有患上。這讓參與營救她的醫護人員都大呼“奇跡”。
  太婆不見了
  全社發動198人次尋找
  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趕到游有碧家中時,她正和老伴袁玉孝一起吃著午飯。老太太身高1米5左右,體格比較瘦小,談到不久前的遭遇,她和老伴袁玉孝忍不住淚水漣漣。“看嘛,就是這個洞。”在游有碧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事發“天孔”,此時這個天孔已被她的兩個兒子請人給封了起來,上面壘滿了大石頭。去年11月27日晚上,她就是不慎墜入這個“天孔”,被困了七天七夜。
  萬源市堰塘鄉蝦壩口村五社社長陳仕義記得,去年11月28日,他接到村民袁玉孝的電話,袁玉孝著急地在電話里喊道,自己的老伴不見了。“他說11月27日晚上,老伴游有碧獨自出了家門,當晚沒有回家。”聽到這個消息,因為知道附近的“天孔”較多,陳仕義擔心太婆掉入其中,發動全社村民進行地毯式搜索,直到找到太婆,全社一共發動了198人次。
  兒子回家尋母
  發現“天孔” 老太奇跡獲救生還
  袁玉孝回憶,去年11月28日晚上,在老伴失蹤後的第二天,他接到了在上海打工的二兒子袁照銀的電話。電話中,袁照銀照例詢問父母近況,卻聽到父親的哽咽聲:“娃兒,你媽丟了!”袁照銀趕緊聯繫了大哥袁照成,兩人於11月29日趕回堰塘鄉。之後幾天,兄弟倆所在的搜索隊伍,找遍了附近已知的每個“天孔”,但沒發現母親。
  12月4日,距母親失蹤已過去了七天七夜,袁照銀有些絕望,他在家中小院附近走動,想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在離家約15米遠的一個小竹林內,一個直徑約有90釐米寬的洞口出現在袁照銀的視野內。“我只知道當時心跳肯定加快了,我敢肯定之前絕對沒人知道這裡還有一個‘天孔’,我既希望媽就在洞里,又希望她千萬不要掉進去。”袁照銀說,當時他顫抖喊出:“媽,你在裡面沒得?”沒想到洞內一個氣若游絲的聲音飄了出來:“在裡面,我要起來,我要吃飯。”
  袁照銀趕緊聯繫大哥,讓他去找醫護人員,自己則狂奔到村頭的小賣部拿麻繩救母親。不久後,鄉衛生所的醫生趕到了現場,身子瘦小的袁照成系好麻繩準備下到“天孔”內救人。約半個小時後,虛弱不堪的游有碧終於被兒子和眾鄉親合力救了上來,此時距她墜入“天孔”已過去了七天七夜。“(當時)她身上沾滿了泥漿,眼眶深陷,衣服都濕透了,手上和臉上全是小口子。”陳仕義回憶。
  隨後,游有碧被送到醫院接受治療。“太婆生還真的是一個奇跡,被救上來時,生命體徵十分穩定,腳部由於長期泡在泥水裡,出現了浮腫,面部和手掌有一些挫傷,但總體除了虛弱之外,連一個小感冒都沒有患上,在經過了7天住院觀察後,太婆就出院了。”參與營救的堰塘鄉衛生所醫護人員張在秀和張傳泉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奇跡背後
  78歲太婆如何能挺過七天七夜
  太婆身體好 求生意識很強
  據達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鄭濤介紹,在沒有水源、食物的情況下,正常人的生存極限在3到7天左右,當然身體好、求生意識強的人,可能堅持的時間更長。如果是在有水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人的生存極限可達一個月,甚至更長。
  “這名70多歲的老太能堅持這麼多天,水起了關鍵作用。”鄭濤分析,老人靠喝岩壁上的水,確實能起到維繫生命的作用。“年輕人堅持下來可能更容易,但是老人的年齡大,能夠堅持一周,也算是一個奇跡。”鄭濤說,人的生存極限和身體素質和人的意志都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是一個人感到極度害怕和恐懼,會加速自身能量的消耗,生命極限也會縮短。“從老人的情況來看,老人的身體條件較好,求生的意識也比較強,所以存活了下來。”
  溶洞含氧量高 還有下滲的水滴
  據萬源市國土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介紹,萬源市堰塘鄉範圍附近屬於喀斯特地貌,“天孔”其實是溶洞的一種,當地的溶洞洞口一般都不大,當地村民們將其稱為“天孔”,這種溶洞一般情況下在地表以下呈漏斗狀或倒漏斗狀,而游有碧在滑入溶洞的過程中,沒有一次性摔到底,中途正是卡在了“漏斗”的底部,然後再次滑落,這也讓她沒有受到太大的傷。
  另外,工作人員介紹,若是在普通的地底洞穴中,氧含量一般都很低,不足以維持人類對於氧氣的需求,但溶洞中,四通八達,含氧量比較高,所以才能維持游老太七天七夜的氧氣需求。
  還有就是喀斯特地貌里,地表水會沿著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所以游有碧老太在20米深的地下可以用舌頭舔到滲下來的水滴,得到了水分的補充。
  太婆自述
  腳陷爛泥 靠洞壁站立7天
  餓了渴了 就舔石壁上的水
  昨日,游有碧向成都商報記者講述了她在“天孔”中奇跡生存七天七夜的經歷,她的精神很好,完全不像是一位剛經歷大劫的老太太。
  去年11月27日晚上,她在經過離家約15米遠的一片竹林時,腳下一滑,感覺墜入一個深洞內,一陣頭暈目眩之後,她昏迷了過去。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當她醒來後,發現自己被卡在了一個洞內,腳下的泥土踩起來有些鬆動,她大聲呼救無人應答,掙扎著想向上爬,但洞壁上全是鬆軟的泥土,一使勁,泥土便往下滑落。正當她掙扎求生之時,腳下卻突然一空,她再次滑向了洞內底部。
  “噗通”一聲之後,游有碧感覺自己踩到了一個泥潭之中,泥水沒過了自己的腳踝。“那個洞不大,有這個這麼寬。”游有碧指著一塊約1平方米的木板告訴記者。
  在這個小洞內,她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漫長等待。由於腳下全是泥水,這幾天里,她就是再累也不敢坐下,就這樣倚靠著洞壁站立,腳漸漸地開始沒有了知覺。不知道過了多久,饑餓感襲來,她感到自己有些虛弱,卻堅持著不坐下去。“坐下去可能就完了。”游有碧說。
  除了饑餓,缺水的感覺讓她更難受,但很快她發現,石壁是潮濕的,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水滴下,她趕緊伸出舌頭舔石壁補充水分。“後來我才曉得,我掉下去那幾天一直在下雨,如果不是有水滲下來,我可能真的挺不住。也感謝老鄉們冒著雨找我。”游有碧感慨地說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漆黑的洞內看不到一絲光亮,正當她越來越絕望之時,頭頂上方卻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媽,你在裡面沒得?”游有碧下意識的使出全身力氣回答道:“在裡面,我要起來,我要吃飯。”直到被大兒子綁著繩子帶出洞口之後,她才反應過來,自己獲救了。
  (原標題:奇跡婆婆,堅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v48mvpy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